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开幕式上,众多带有蜀地特色的文化元素,相继闪亮登场。从大熊猫到芙蓉花,从太阳神鸟到青铜面具,从金沙石磐到川剧变脸,从蜀锦到蜀绣,无一例外向世界展示成都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蕴和灿烂文明。
(资料图片)
▲2023年7月28日,成都大运会开幕式在东安湖体育公园拉开帷幕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作为中国唯一一座两千多年来城名、城址不变的大城市,成都历史灿烂辉煌、文脉绵延悠远:金沙遗址、武侯祠、杜甫草堂……文化遗存璀璨夺目;司马相如、李白、杜甫、苏轼……名家大师群星璀璨;数千年间于自然壮美江河雪山之下,营造赓续不绝之文采风流。
成都从历史中走来,成都也向未来奔去。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你会看到——
汇聚2300多年的历代文化遗存的东华门遗址从沉睡中被唤醒,锦江之畔望江楼侧一代女诗人薛涛纪念馆焕新归来;千年回望依然令人高山仰止的苏轼主题文物展热度未减,方寸之间写出中华气韵的“汉字中国”展又火热开场;凝聚城市引力的2023成都双年展刚刚开场,2023年世界科幻大会也将接踵而至……
成都厚重的历史人文底蕴,优良的自然生态资源,造就出各种引人入胜的展览及演出,不断丰富着城市的文化内涵和体验。
当今的成都,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公共文化设施体系不断完善,动静皆适、快慢兼容,底蕴与锐气并存、厚重与活力齐飞,既传承着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又孕育出独具魅力的天府文化,于新时代彰显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风采。
▲《花重锦官城》剧照
从东华门到望江楼
千年城市文脉焕发勃勃生机
“大家低头看,这就是明代蜀王宫东干道遗迹,这是一条正南北向的砖砌道路,宽约11米,根据其走向及位置推测,这应该是蜀王府宫城中轴线主干道以东的次级道路……”7月20日,东华门遗址公园外场遗址区正式对外开放,迎来首批市民游客前来游览“打卡”,随着身着汉服的工作人员引导讲解,这片浓缩了成都2300年历史文化的土地上那些被尘封已久的遗迹,掀开了神秘的“面纱”。
东华门遗址位于成都老城的核心区域,2013年以来,发掘面积约4.9万平方米,发现了自秦汉三国、隋唐五代至宋元明清2300多年的历代文化遗存。这里不仅是2300年前城市的中心,更是城市历史文脉的延续。对于成都人而言,到此就找到了成都筑城的原点,在这里可以了解城市的过去、岁月的变迁,与历史进行对话,不同历史记忆的人也能找到自己的回忆。而对于外地游客而言,今后来到成都不仅可以“打卡”太古里、宽窄巷子等网红地标,还能在东华门遗址了解成都城市文化和几千年的城市积淀。未来,这里将和金沙遗址、宝墩遗址一起构成古蜀文明的脉络,成为成都的文化名片。
▲成都东华门遗址公园对外开放
差不多同一时间,锦江之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望江楼公园古建筑保养修缮也基本完成,一代传奇女诗人薛涛的纪念馆宣告以全新面貌试运营开放。
在如今焕新归来的薛涛纪念馆中,以“万里桥边女校书”为主题,充分运用了声音、图片、实物、模型等手段,通过多维度、多媒体的展陈方式,深入阐释薛涛传奇人生、成都城市文化的独特个性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成都有4500年文明史,2300年建城史,历史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精神、学术、艺术建构过程中,成都始终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成都市望江楼公园
从“回望东坡”到“汉字中国”
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动起来
“想到了这个展览会很火,但没想到这么火!”一位日前刚去成都博物馆参观了“汉字中国”大展的观众感叹道。
作为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重要活动,“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特展6月10日在成都博物馆一层特展厅启幕。本次大展汇集珍品共220件,其中一级文物70件、珍贵文物90%以上,是成都博物馆建馆以来水平最高、珍贵文物占比最重的展览。
面对如此重量级的展览,观众们的观展热情自然呈燎原之势蓬勃燃起,据馆方统计:短短一周预约人数已经超过10万,其中80%以上为年轻观众,省内外游客的比例更高达1:1。于是,在成都博物馆门口可以看到:长长的队伍从成博大门口蜿蜒至小河街背面,首尾相衔绕馆整整两周;博物馆内的展厅里,更是人头攒动,摩肩接踵,重磅展品的展柜更是里三层外三层地被“包围”。
▲“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展
而此番盛景,绝非个例。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四川博物院推出的“高山仰止·回望东坡”苏轼主题展同样受到了观众的热烈追捧。此次东坡主题展同样来头不小:这是川博展线最长、展厅面积最大、体验场景最丰富的年度大展。共有来自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四川博物院等39家博物馆的274件文物展出,其中一级文物39件,包括3件苏轼真迹。
观众蜂拥而至。因观展人数“较同期增长十倍”,官方不得不发文限流。甚至火到省外,引出外地游子的乡愁。提起苏东坡,人们会心一笑,好似一个共同的朋友:他是雅俗共赏的代表,是中国人的文化偶像,是“人间难能有二”的存在。
“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人日到杜甫草堂祈福,凭吊诗圣杜甫,已经成为成都人过春节的保留节目,千年诗歌之城弦歌不辍薪火相传。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则重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化表达。博物馆研学游成为新风尚;博物馆文创产品圈粉无数;机器人讲解员上岗,金沙遗址博物馆成为全国7家智慧博物馆试点单位之一……清醒的文化自觉,助推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天府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历史在成都活起来、动起来,不断夯实城市阔步新征程的文化血脉。
从《花重锦官城》到《蜀宴赋》
高品质文化产品层出不穷
“演员们的表演太美了,一定要去剧场观看这部赛博国潮大剧。”7月14日,一场洋溢着青春激情与梦想的快闪活动在成都宽窄巷子举行,参加快闪的18位演员来自全球首部赛博国潮大剧《花重锦官城》,演员们精彩的表演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拍照。
“花重锦官城,来了都是成都人!”今年,全球首部赛博国潮大剧《花重锦官城》在文殊坊妙·剧场开启常态化演出以来,深受游客的欢迎。作为一部以成都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为背景的旅游演艺,《花重锦官城》通过华丽的舞台效果、精湛的表演和生动的故事情节,带领观众穿越千年,了解成都名胜古迹,亲历南丝绸之路、感受汉服之美、体验川剧蜀锦等非遗文化,让观众与成都“浸距离”,感受“安逸、文明、包容、进取”的成都文化特色。
▲《花重锦官城》剧照
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期间,成都市将城市钜秀《花重锦官城》和舞剧《大熊猫》作为两张靓丽的城市名片,向全球宾客进行重点推广。而在成都大运会主题欢迎片《欢聚在成都》中,成都传媒集团东郊记忆的全沉浸式国风餐秀——蜀宴赋也惊艳亮相。作为全新赋能的精品文旅综合项目,蜀宴赋以蜀地汉文化为创作背景,溯源中国传统宴饮仪礼,借力川菜文化的历史脉络与融合发展,以舞乐为楔,以美食为媒,将汉服文化、川菜文化、礼乐舞秀贯穿其中,展开一幅蜀地汉风的唯美画卷,带顾客款款穿越历史长河,体验独一无二的沉浸式古风宴饮氛围感。
在成都,文化资源的创新方式多种多样,文旅融合发展走向深入。2020年,成都被授予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音乐坊、春熙路大慈坊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聚集区,武侯祠锦里、宽窄巷子、春熙路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通过以文化为引领,创新推动生态价值多元转化,持续创新消费模式,构建消费新场景,营造文旅新体验,得到了无数市民游客的喜爱。
▲宽窄巷子
从“超融体”到“时间引力”
成都,微笑着走向世界
“今天一大早就赶来参观,在成都就能看到那么多艺术大咖的作品,太棒了!”站在缪晓春《大地之歌》的作品前,四川美术学院大四学生小张和朋友讨论着作品的材质与艺术家想表达的思想。
7月17日,是2023成都双年展正式对公众开放的第一天。在花瓣般的天府美术馆和碧山般的当代艺术馆之间,波光粼粼的湖面在盛夏的炎热中显得安静而清凉。络绎不绝的观展人群穿行在两馆之间,成了一道流动在岸上的风景。
继持续252天,创下全球双年展观展人数之最(总计超过110万人次)的“超融体——2021成都双年展”之后,“时间引力——2023成都双年展”又开启大幕。来自22个国家及地区的235位艺术家,为成都观众们带来了476件包括架上绘画、综合装置、新媒体影像等全类别、多元化的精彩艺术作品。徐冰、周春芽、大卫·霍克尼(David Hockney)等海内外顶尖艺术家参展,24个平行展遍布全城……包容、自信、多元的成都双年展,既是一场国际化的艺术盛典,是这座城市文化建设成就和文化发展生机的集中展现,也是这座城市服务人民群众共享艺术硕果的一场惠民盛事。
▲“时间引力——2023成都双年展”
推进文化交流互鉴,世界的眼光正不断聚焦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正在成都热烈进行,接下来,2023年世界科幻大会、2024年世界园艺博览会等各类国际性高能级文化活动将继续在成都举办。
一幅彰显中华文明、巴蜀魅力、时代精神的世界文化名城画卷正在成都渐次铺开。一个古朴又现代的成都、大气自然又毫不懈怠的成都、沧海桑田又初心不改的成都,正带着“三城三都”的光环,微笑着走向世界。未来,成都将继续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一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加快打造“三城三都”品牌,聚力推进世界文化名城建设成势见效。
“到成都的街头走一走”,一座令人向往的城市,就此瑰然成形。
红星新闻记者 程启凌 乔雪阳
编辑 李钰仪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大河制鞋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22245号-75 联系邮箱:435 226 40@qq.com